什么是超表面?
超表面是一種厚度小于波長的人工層狀材料,通常由周期性或準周期性的亞波長單元結構組成。這些單元結構能夠實現對電磁波的偏振、振幅、相位、極化方式和傳播模式等特性的靈活調控。
一、超表面定義與特性
超表面通過精確設計的亞波長單元結構,實現對電磁波的調控。其結構單元通常具有微米或納米級別的尺寸,能夠通過改變結構單元的尺寸、形狀和材料屬性等幾何參數來影響電磁波的傳輸和反射特性。

超表面示意圖
二、超表面分類
根據調控的波種類,超表面可以分為光學超表面、聲學超表面和機械超表面等。其中,光學超表面是最常見的類型,通過亞波長的微結構調控電磁波的偏振、相位、振幅和頻率等特性。
三、超表面應用領域
1.成像與傳感
超表面技術可用于高像素成像和可視化生物傳感。通過改變超表面結構單元的尺寸和形狀,可以實現對顏色的自由調控,從而實現高像素成像。此外,超表面還可以用于生物傳感,通過檢測生物分子與超表面之間的相互作用來實現對生物分子的檢測。
2.通信
在無線通信系統中,超表面可以替代傳統的天線和其他通信組件,實現信號的高效傳輸和接收。通過編程和動態調控,超表面可以實現對基站發射信號有控制的反射和透射,提高通信系統的性能和可靠性。
3.隱身技術
超表面在隱身技術中也有重要應用。通過調控電磁波的散射特性,超表面可以實現目標的隱身效果,這對于軍事裝備和設施的隱蔽性至關重要。
4.其他領域
超表面還可應用于光電子器件、能源和生物醫療等領域。例如,超表面可以用于制作高效的太陽能電池和紅外檢測器;在生物醫療領域,超表面可以實現光學成像和生物傳感等功能。
四、超表面研究歷史與發展趨勢
超表面的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學的Capasso課題組在2011年提出,他們利用不同形狀的V型天線的周期性排列得到了可以異常透射的超表面,稱為Metasurface。近年來,隨著技術突破,部分超表面產品逐漸進入量產階段,如超表面光操控芯片、超透鏡等,市場空間不斷擴大。預計到2028年,全球超表面產品市場規模將達到90億美元。